中外医学研究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卫生厅
国际刊号:1674-6805
国内刊号:23-1555/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0350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中药记忆教学法

    摘要:在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熟背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也一直是困扰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的最大难题。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种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⑴ 把握中药药性理论,确定中药定位主治记忆;⑵ 全面掌握药味,突出重点抓住要点记忆;⑶ 以功效为中心,归纳对比药味,强化记忆;⑷ 结合实践和临床巩固记忆。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药物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走向临床防治疾病的基础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及其他相关应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科,是现代药剂师、中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中药组成部分。因此药剂专业的在校学生一般会认识到学好中药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部分学生也会常常抱怨“上中药课轻松,考试就不轻松了。”为什么呢?内容太多记不住,容易混淆。其实,这是许多中医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通病。本人在从事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药学概论》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给学生传授中药学及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比较注重教给他们记忆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从几方面浅谈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把握中药药性理论  确定中药定位主治记忆

  中药的性能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各类中药的性能含义内容及所示效用、确定依据以及临床意义都或相同或不同,这也是中药药味记忆的关键所在,而且每味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病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比如麻黄为辛温解表药中的第一药,其性味辛、微苦、温,归肺,具有发汗解表、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外感寒的表实无汗症和肺气不宣的咳喘、风水兼有风寒表症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先掌握中药的性能,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相关理论和中药学理论中性味、归经的不同确定麻黄这味药的功效和主治特点。反之我们也可以麻黄这味药的主治病症推出概药的性味和归经,因为辛味具有发表、发汗的作用,外感风寒常出现无汗发热头痛等症,由此可断定该药味为温性;又因肺主气司呼吸、肺主皮毛、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逆,为人华盖,感受风寒肺先受制,出现肺气不宜,在皮肤表现为恶寒无汗或者是面部水肿、在头部表现为头痛发热、在胸腹部表现为咳嗽气急等临床症状,由此我们也能够推断出麻黄的归经和功效。

  二、全面掌握药味  突出重点抓住要点记忆

  《中药学概论》中所载中药360余味,为了临床的需要,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甚至是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都是要熟悉掌握和了解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中药时首先应该掌握这一大类中药的共同特征,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然后再将这一类章节中比较特殊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单列后进行记忆。比如消热泻火药中石膏、知母、天花粉等均具有清热泻火、清解气分之热,大多归肺胃经,性质对甘寒或苦寒。但是这三味药中其主治还有不同,其中石膏主清气分实热症,因其质地沉重用量达到60克;知母清热又滋阴,具有清虚热之功;天花粉现代药理研究因其含有天花粉蛋白,可用于临床的中期引产和防治绒毛膜癌的功效:知母和天花粉均为常规用量。先记共性特征,再记特殊内容。

  三、以功效为中心  归纳对比药味

  学生在学习中药学时,一方面掌握重点药物的性能主治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在同章节或不同章节中将功效相近、名称相似,来源相近,主治相近,功效相近的药物加以归纳比较,找出药与药之间的异同,寻求共同点,区别不同点,如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均为消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但也有不同之处,黄芩善上焦清肺火和安胎;黄连善清中焦之火和泻心火;黄柏则善下焦相火、兼能清虚热。有些中药分属在不同的章节,因其药性、功能、主治部分不同,但也有共性所在,可通过跨章节前后联系对比记忆,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析同。善治胃火牙痛的药物黄连、石膏、大黄等则分属不同的章节;舒肝理气止痛的柴胡、薄荷、青皮、香附、佛手等也是分属不同的章节;另外有名称相近的两组或者三组药物且分属不同的章节的,也可以采用归纳对比的内容较多,笔者一般采用归纳对比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中药的区别和记忆方法;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够养成课堂记录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强化记忆。

  四、联系临床,巩固记忆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学习中药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好中药基本理论现代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某些中药的主治特点,结合临床使用这些药物的经验,将一些现代应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中药应用的技巧、经验和方法,开拓学生事业,如生姜是烹调中的调味品,主归肺胃经,具有温中散寒、止呕之功,因此古人有“呕家圣药”之称;常规多用于治疗胃胃寒性呕吐。但是根据生姜的这一功效,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妊娠呕吐、痰湿呕逆、食积呕吐和胃热呕吐。与此同时,可根据学生所学中药的功能、主治病症在课堂上采取讨论的提问方式,进一步假声其对所讲中药的印象和掌握情况,巩固记忆的内容,激活课堂气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临床当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开拓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父系,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药学的教学时间证明,课堂上适当的穿插记忆方法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也避免了中药学教学枯燥而单一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使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外医学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外医学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